“你家过渡费停了吗?”
这句心酸的问候,正在取代昔日的“你家拆了吗?”,成为深圳许多旧改业主见面时的开场白。曾经象征财富与机遇的“拆”字,如今却成了不少深圳人心头的痛。
房子拆了,项目停了,承诺的过渡费也断了……
一场波及全市多区的旧改“停摆潮”正在上演,无数业主陷入“无家可归又无钱租房”的困境。
据行业机构@合一城市更新最新数据,深圳已列入计划的1057个城市更新项目中,按规模计划实施率仅约40.2%。更令人揪心的是,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导致的停工项目已超十个,而由此引发的“过渡费断供”,成了压在许多业主心头的巨石
社交媒体上,龙岗六约一位业主的呐喊格外刺耳:“4年了!过渡费一分没见着!” 更残酷的是,他期待回迁的家园,也陷入了烂尾的泥潭。不远处南联的邻居们同样悲鸣:“5年烂尾,过渡费?早成了泡影。”
在深圳最早的城区罗湖,旧改的密集反而成了“拖欠重灾区”。
罗芳村:自去年夏天起,赖以租房的过渡费彻底断了来源。70多栋旧楼早已化作瓦砾,新家的影子却遥不可及。“房子拆了,钱断了,我们的家在哪里?”一位业主的诘问,道出了群体的心碎。
蔡屋围:虽然首期楼盘已经开售,但许多等待了漫长8年的业主,连最基本的过渡费都难以保障。时间在流逝,承诺在褪色。
金钻豪园(翠竹):这个有着“深圳最难改造”标签的小区,从2010年列入计划到2019年开工,至今仍未交付。业主们无奈地发现,从2020年开始,合同里白纸黑字的过渡费,就再也没能准时足额拿到手。
绝望中并非全无光亮。坪山的谷仓吓项目也曾陷入同样的困境:停工、停发过渡费。转机出现在政府出手干预后。通过区里协调,创新引入“银行+资产管理”的金融组合拳,去年底首笔救命资金到位,开始偿还拖欠的过渡费。
项目一期得以复工,二期也计划年内开工。这个被称为“坪山模式”的成功纾困案例,给其他深陷泥潭的项目带来了一丝希望。
然而,希望的光芒在龙岗似乎显得微弱。尽管区里有明确的过渡费标准(约20元/月/平方米),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南门墩(佳兆业项目):这是一个横跨了17年光阴的旧改故事。自2011年启动,到2021年底佳兆业爆雷停工,项目基本陷入停滞。过渡费的发放变得时断时续,到2022年时,已连续拖欠了四五个月。站在空荡的工地旁,居民只能悲叹:“楼拆完了,却不建了,我们还能等多久?”
平湖红朱岭(同为佳兆业):村民们已经两年没有收到过过渡费,生活的压力与日俱增。
木棉湾(京基操盘):连京基这样实力雄厚的“深圳地王”,也罕见地公开承认:受大环境影响,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导致了过渡费的拖欠。他们承诺,待专项规划获批、融资环境改善后,会优先解决这笔钱。然而,龙头房企的坦诚,反而加深了其他项目业主的忧虑:如果连他们都如此艰难,我们的出路又在哪里?
深圳旧改过渡费的乱象,集中暴露了三大痛点:
1、标准不明,随意打折
各区、各项目标准各异,从15元到30元不等。即使像龙岗有20元的明文规定,业主也常遭遇“合同一套,到手另一套”的打折发放。开发商依据自身资金状况随意调整标准,契约精神形同虚设。
2、拖欠成风,毫无诚信
按月、按季发放已成奢望。发放时间飘忽不定,金额时多时少,更可怕的是毫无预警的突然停发。一位罗湖蔡屋围的业主愤怒质问:“开发商一句‘没钱’,就能不管我们死活?每月等着交房租水电,难道让我们喝西北风?”
3、保障缺失,维权无门
缺乏有效的资金监管或保证金制度,业主权益在开发商资金断裂时首当其冲成为牺牲品。监管的缺位让拖欠行为难受严惩,业主的投诉往往陷入“反映-协调-等待-无果”的循环,维权成本高昂且收效甚微。
曾经作为城市发展引擎的深圳旧改,为何陷入集体“卡壳”?原因错综复杂。
房企“爆雷”是直接导火索:
昔日风光无限的“旧改王”如佳兆业、世茂等接连陷入债务危机,自身难保,资金链的断裂瞬间抽走了旧改项目的生命线。旧改前期投入巨大,一旦输血中断,项目只能停摆。
政策收紧加速“清退”:
今年3月出台的新规为旧改计划加上了“紧箍咒”——计划公告后有效期仅2年(可申请延期1年),到期规划未获批则计划失效,且3年内不得再申报。
据统计,目前约有143个项目面临被清退的风险!宝安西乡牛湾旧村改造就因此宣告失效,根源在于补偿谈判破裂、开发商离场。
市场寒冬浇灭信心:
持续下行的房地产市场,尤其是商业地产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让开发商对继续投入巨资开发旧改项目望而却步,信心严重受挫。
面对这场波及广泛的民生困局,深圳市政府已将其列为头等大事——
民生实事之首:
处置问题旧改被纳入2025年深圳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 ,目标是对 68个典型烂尾旧改项目进行分级分类处置,力求盘活。
“国家队”出手纾困:
由深圳国资委主导的“安居建业”等平台积极介入,成功盘活了如罗湖益田木头龙等标志性烂尾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房票”新政破冰尝试:
备受关注的“房票”安置制度于今年3月正式在深圳落地。这被视为激活停滞项目、提供安置新路径的关键一步。有消息称,罗湖螺岭旧改项目可能成为深圳发出首张旧改“房票”的试点,其进展牵动人心。
2025年,深圳的旧改困局,是黎明前的黑暗,还是漫长寒冬的开始?
目前来看,地产市场的寒意未消,开发商的资金困局短期内难以根本逆转。对于众多苦等的业主而言,这场被迫延长的“过渡期”,意味着持续的租金压力和不确定的归家之日。
但政府空前的重视,“坪山模式”的验证,“国家队”的深度介入,以及“房票”带来的新可能,都在努力撬动困局。
“拆了房,就盼着能早点回家。” 一位业主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最深的期盼。在这场关乎家园的漫长等待中,人们渴望的不仅是一纸房票或一笔过渡费,更是一个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
深圳旧改的破局重生,不仅关乎城市的面貌更新,更牵动着千万个家庭的安居梦想。我们期待,困局终有破解时,让“回家”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奢望。
嗨牛配资-嗨牛配资官网-年股利率-股票配资持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