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淮南7月10日消息(记者张琳琳 实习生张宁)2011年,刚从大学毕业的郝荣琦初到淮南参加工作,浓重的方言成了这位山东姑娘工作上的第一道难关。庭审时,当事人地道的淮南话常让她措手不及,她只得在庭后一遍遍核对,将笔录补充完整。这份初来乍到的窘迫是郝荣琦扎根基层法庭最初的印迹。
十四年春秋流转,3950件案件卷宗搭起这位“全国模范法官”成长的阶梯。当年那个为方言苦恼的书记员,如今已成长为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泉山人民法庭庭长。
工作这些年来,刻在郝荣琦心底的始终是那句质朴的信念:“把老百姓的难事当自己的家事来办”,温柔外表下的执着与担当,支撑着她在纷繁复杂的家长里短中书写着司法为民的动人篇章。
“五抓五着力”破诉讼困局
集团诉讼案件往往涉案人数多、标的额大、矛盾尖锐,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面对这类“硬骨头”案件,郝荣琦探索出“五抓五着力”的工作方法:抓案件立意平衡点、抓争议焦点、抓关键人员、抓群众困难、抓有利时机,用精准施策破解诉讼难题。
2024年3月,泉山法庭受理了一起120户业主起诉某开发公司的逾期交房违约金案件。业主坚持按合同索赔,企业要求扣减一些特殊天数,双方僵持不下。郝荣琦深入调研后发现,企业一次性支300余万元确有困难,而业主们大多急需资金改善生活。鉴于业主人数太多,她着手关键人员,找到业主代表,推心置腹地做思想工作,再通过业主代表与其他业主沟通,同时逐个电话摸排走访业主,有效弥合双方分歧。最终,企业承诺分期支付,业主们也同意适当减免,该批案件实现调撤率达95%,
展开剩余74%从2014年转入泉山法庭工作,这12年间郝荣琦成功处理了30余批集团诉讼,涉及当事人2000余人,无一引发群体性信访。
“四步调解法”化家庭坚冰
“老百姓到法院不是走程序的,要的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在充满情感纠葛的家事案件中,郝荣琦总结出“倾听、共情、疏通、化解”四步调解法,用爱心、耐心努力解开当事人心结。
2024年2月,年逾八十岁的退休教师唐奶奶起诉三个子女要求分割财产,子女们既委屈又困惑,不知道老母亲为何如此。时值大雪天气,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郝荣琦便冒雪上门调解。在与老人沟通时,郝荣琦发现,老人真正的诉求并非财产,而是老伴去世后感到孤独,担心无人赡养。
冒雪上门调解(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财产分割先放放,咱们今天只谈赡养计划。”她当即引导子女们制定了陪伴时间表。当子女们将计划交到老人手中,一家人相拥而泣,财产分割问题反而成了次要话题。坚冰在温情中逐渐消融,这样的场景在郝荣琦的调解生涯中不断重现。
此外,她所在的泉山人民法庭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对于身体不便、出行不便及存在“时差”应诉难题的当事人,常常开展“上门庭审”“上门调解”“夜间庭审”“云上庭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和社会期许。
一名退休教师陶老师在继承案件调解后感慨道:“我们郝法官真是个好法官,中午不休息,甚至晚上八九点还在等着我,她像知心朋友一样平易近人,能讲到我们心坎里,帮我们从根上解决矛盾。”
2019年以来,郝荣琦共办理了140件继承纠纷案件,这种将心比心的工作方法让其中的125件案件都得以调解撤诉,调撤率高达89.2%。
司法为民 生生不息
在泉山法庭有一段佳话:郝荣琦的师傅樊瑾是全国模范法官,如今郝荣琦也成长为全国模范法官。两代法官的接力,让“调解优先、司法为民”的理念在泉山法庭深深扎根。作为泉山法庭年轻干警言传身教的引路人,郝荣琦在“刚”的严谨与“柔”的温情间构建起独特的司法品格。
郝荣琦的“刚”体现在对司法工作近乎苛刻的严谨和对年轻干警一丝不苟的要求上。
郝荣琦的法官助理江君初到团队时,曾被郝荣琦的“苛刻”所震撼。“她是我工作5年来遇到最严格的法官。”江君坦言,“对我们办案团队的工作要求总是高标准且细致入微,她会在安排工作的同时告诉我每个进展的时间节点和各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虽然压力倍增,但面对她的专业素养又让我心服口服。”
调解案件(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另一位法官助理兼书记员张翰至今记得两次深刻的教训:一次是在调解书中误将句号打成逗号,郝荣琦当即严肃指出“所有裁判文书不允许出现任何错误,这是作为法院干警必须具备的条件”;还有一次是他把当事人的身份证号码写错一个数字,“她要求我立刻修正错误,我当晚就跑到当事人家里重新签订文书”。自此,张翰养成了对每一份文书检查两三遍的习惯,每一个标点符号、数字都要仔细核对清楚。
与“刚”并行,是郝荣琦深植于心的“柔”。对调解优先的执着和对当事人深切的共情是她的师傅樊瑾法官“将调解作为办理案件最佳方式,对当事人耐心、诚心,扑下身子为当事人解决问题”精神的延续。郝荣琦不仅自己用心钻研“倾听、共情、疏通、化解”的调节方法,更致力于将这份“柔”的智慧传递给年轻干警。
最初,并非所有年轻干警都理解她为何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调解,有人觉得“有这时间不如写好判决书,为什么要花大量时间在婆婆妈妈的事上”。但有一次,法院虽依法下了判决,但当事人对抗情绪仍没有消解,后续要花费大量时间解释答疑,效果却不佳。年轻干警们这才意识到调解的好处,逐渐发自内心传承这种理念,“从以前的我说他们干,变成他们主动来找我询问调解的秘方、寻求帮助,我特别开心。”郝荣琦说道。
14年司法生涯,郝荣琦将“刚柔并济”的匠心化作脚踏实地的行动,以法律的刚性维护公平,用调解的柔性化解纠纷,始终延续着司法为民的点点薪火。
发布于:北京市嗨牛配资-嗨牛配资官网-年股利率-股票配资持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